其他
能源周报:JACS、Angew、AM、AEM、Matter等大合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文献精选 Author 能源周报
锂硫电池(LSBs)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材料成本而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下一代储能系统之一。然而,LSBs的商业化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缓慢和多硫化锂(LiPS)的穿梭效应等。本文报道了一种二维层状有机材料C2N,负载原子分散铁作为LSBs中的有效硫主体。X射线吸收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明了Fe/C2N原子分散催化剂的结构。因此,Fe/C2N基阴极表现出显著改善的速率性能和长期循环稳定性。Fe/C2N基阴极的初始容量在0.1 C时高达1540 mAh g−1,在5 C时高达678.7 mAh g−1,而在3 C下2600次循环后保持496.5 mAh g−1,每个循环的衰减率低至0.013%。即使在3 mg cm−2的高含硫量下,在1 C下进行500次循环后,它们仍具有587 mAh g−1的显著比容量保持率。这项工作为开发基于原子分散催化剂的LSB高性能阴极提供了合理的结构设计策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见证了“摇椅式”无锂金属阳极锂离子电池的成功商业化。可充电锌电池因其安全、环保、制造方便、性价比高等特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锌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主要受到锌金属阳极枝晶生长的阻碍,导致其库仑效率低、危害性大、副反应多。本文系统地评述了新兴的“摇椅式”锌离子电池,用锌主阳极代替锌金属阳极。介绍了摇椅式锌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优点和面临的挑战。综述了摇椅式锌离子电池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的设计原理和最新进展。最后,展望了摇椅式锌离子电池的发展前景。
Na‐O2电池由于其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成为储能材料。为了减少钠枝晶的形成,人们广泛研究了钠金属电池的人工保护涂层。尽管从NMBs到Na‐O2电池的可转移Na保护方法是直观的,但是Na‐O2电池中阳极保护涂层的性能仍然不清楚,因为Na‐O2电池经历了一个涉及超氧物的独特反应机制。本文揭示了超氧物交叉对钠氧电池聚合钠保护层的影响,并提出了消除超氧物敏感保护层影响的有效策略。以聚合铝粉保护的钠阳极为例,铝粉层实际上在超氧物的作用下分解,不能促进钠氧电池的长期循环,这与其在NMBs中的稳定性能形成鲜明对比。通过用固态电解质(SSEs)阻断超氧物交叉,显著改善了Na-O2电池的性能,恢复了铝粉膜对Na枝晶的抑制作用。得益于SSE和铝粉层的协同效应,Na‐O2电池可在0.2 mA cm−2下实现325次循环的长寿命。这项工作表明,钠保护层对超氧物的稳定性应予以认真考虑。
当前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通过电池电压的进一步增加而增加,例如,增加到4.5 V,通常伴随着突然和快速的容量衰减,称为“翻转”故障。这种失效是电极串扰过程中触发的锂枝晶形成的结果,即过渡金属(TMs)从阴极溶解并沉积在阳极上。本文表明,从最先进的电解液中,即从EC和甲基碳酸乙酯3:7混合物中的1.0 m LiPF6中去除碳酸乙烯酯(EC)可防止高压LiN0.5Co0.2Mn0.3O2||石墨电池发生这种故障,即使没有任何电解液添加剂。虽然两种电解液中阴极侧的氧化稳定性相似,在充电过程中5.5 V下与Li | Li+的分解平台可见,但与EC基电解液相比,无EC电解液中的阳极侧显示出明显较少的TM沉积物和Li金属枝晶。无EC电解质的有益效果与降解LiPF6物种的数量显著增加有关,其有效地捕获溶解的TMs并抑制有害串扰的影响,最终在高压条件下实现无“翻转”故障性能。
硬质炭(HC)是最有前途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对HC中钠的储存机理的认识还很有限。作为储存机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钠在HC中的稳定储存状态至今尚未被清楚地揭示。本文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揭示了电化学反应中准金属钠的形成机理以及钠与碳之间的准离子键。借助于钠化HC电极和乙醇之间的特定反应,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分析反应产物,进一步确认准金属钠的存在。此外,根据具体的化学反应,估计全钠化HC的组成为NaC6.7,并计算出相应的蔗糖衍生HC在SIBs中的容量为333.4 mAh g−1,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这项工作有助于揭示钠在碳氢化合物中的稳态,并从电荷转移的角度加深对钠在碳氢化合物中储存行为的理解。此外,所提出的方法也有望为研究其他电极体系中钠的储存机制铺平道路。
电化学电容器(ECs)是一种可靠、快速充电的高功率密度电化学储能装置。然而,由于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它们的使用仍然受到限制。由于高比表面积和导电性被广泛认为是提高ECs能量密度和整体性能的关键指标,因此具有优异导电性但在其他方面无孔的材料,例如配位聚合物(CPs)常常被忽略。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的无孔阴极保护剂Ni3BHT,它具有500 S/m以上的高导电率。作为电极,Ni3BHT在非水电解质中具有245 F/g和426 F/cm3的优异比电容。结构和电化学研究将良好的性能与Li+离子在Ni3BHT的2D层之间的假电容插层联系起来,这是迄今为止仅在TiO2、Nb2O5和MXenes等无机材料中有记录的电荷存储机制。在无孔CPs(一类由数千个具有不同结构和组成的成员组成的材料)中首次展示了赝电容离子插层,为探索这一庞大的非传统高能赝电容器材料家族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盐包水电解质(WiSEs)具有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ESW),克服了水电解的热力学极限(1.23 V),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储能材料。尽管宽ESW产生了高能量密度,但由于WiSE的高粘度,假定基于WiSE的储能装置的功率密度始终小于使用稀电解质的装置。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离子在高浓度下(17m NaClO4)的传输速度与在稀电解质中(1m NaClO4)的传输速度一样快,这有利于超级电容器的超快运行。得益于这种快速的离子传输,基于WiSE的超级电容器被证明在60 Hz交流线路滤波应用中足够快。这种出乎意料的高响应速度可以归因于水和离子聚集体网络独特的两相结构。
直接激光划线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印刷技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精确、经济高效的碳化方法。在此,据报道,金属-有机框架(MOF)可以使用CO2红外激光系统转化为具有所需结构特征的图案化衍生碳。通过对六种具有代表性的MOFs的研究发现,MOFs中的金属物种对激光诱导产物的形貌、多孔结构和结晶性起着关键作用。激光诱导MOF衍生碳具有有序的多孔结构和连续的网络结构等多种特征,这些特征受金属熔点、沸点及其磁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此外,核壳结构复合材料(MOF-199@ZIF67)已被设计并制备了12个叉指电极,这些电极通过激光辅助印刷从复合材料中衍生出来。制备的电极具有高度的多孔性和层次结构,显示出微超级电容器(MSCs)比电容的增强。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互补的热处理方法,以生产具有所需结构特征和图案的MOF衍生碳纳米材料,用于MSCs和微器件相关应用。